kaiyun网站江苏,以江得名、依江而生,与江共兴。长江横贯江苏432.5公里,提供了全省80%的生产生活用水,两岸人尽享鱼米之足、舟楫之便、岸线之利。
长江大保护,江苏重任在肩。日前,记者用7天时间沿江而行400多公里,访专家、进工厂、问市民,亲眼目睹长江巨变,更深深体会到,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。
南京,万里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站。奔腾的江面上,一艘艘渡轮鸣笛而过,美丽的幕燕风光带沿江而设。
如果不是那块刻有“十年复绿、百年承荫”的石碑,人们很难把眼前这个“幕燕风景名胜区”与曾经那座“灰头土脸”的矿山联想到一起。
“以前车一上南京长江大桥,就能看到幕府山大片的白色山岩,到处白茫茫的像是盖着白雪。”南京幕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举贤告诉记者,整个幕燕滨江片区最多时有上百家砂厂码头、数十家工企,经年累月的矿石开采,在山上留下了30个标准足球场面积大小的矿坑。
幕燕滨江铁腕“止血”开启生态修复之路,通过环境综合整治、生态修复,整体提升风貌区绿化覆盖率约9%,原先的荒山秃岭蝶变为绿意盎然、景色旖旎的“滨江明珠”。
“蝶变”的不只是幕燕滨江片区。近年来,南京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作为压倒性任务,累计关闭退出化工生产企业158家,整治“散乱污”企业1811家,清退生产型岸线公里,如今长江生态岸线公里滨江绿道基本贯通,所有入江支流共28条水质达标率100%。
在长江流经的江苏城市中,常州拥有的岸线公里,但这里曾是江苏沿江城市中化工企业最密集、“化工围江”特征最明显的区域之一。
如今,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全面实施关停并转拆,累计完成生态复绿3600亩,生态岸线%……江堤北望,潮平岸阔,3600余亩绿地格外醒目,浓浓绿意弥漫全城。
生态进、生产退;治理进、污染退……如今,在江苏,长江两岸宜绿尽绿目标已经实现,沿江生态廊道全线贯通,鱼翔浅底、水清岸绿的生态美景正随着一江碧水奔涌向前。
先坐车,再坐船,然后再换电瓶车。当记者登上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时,满眼都是两个字:神奇。
作为长江进入江苏的“第一站”,新济洲这个南京第三大洲,比起八卦洲和江心洲,犹如秘境。
过去的新济洲,是隶属南京江宁区的一个村庄,村民们在大汛时常经受洪水侵扰。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宣教员张皖宁告诉记者,2000年11月,为了进行生态修复,对岛上1123户居民进行“生态移民”,这座洲岛自此开启“休养生息”模式,全面退出生产生活功能。
人退绿意生、鱼鸟结伴归。2016年以来,新济洲的鸟类从103种上升至224种;维管植物由354种增加到584种。截至目前,公园内各类生物资源共有1704种。
长江江豚,是中国特有物种,被称为“长江的微笑天使”。如今,这样的微笑在南京段和镇江段的江面上频频出现。
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、高级工程师王召根介绍,保护区在恢复自然原生态样貌的同时,也利用最新科技配置和完善了配套管护设施,如巡护艇、巡护车、5G无人机自动巡查机库、AI智能识别相机等,建成水陆空立体监测网络。
最新科学考察结果显示,保护区内共发现野生动植物946种,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,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37种。保护区内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26头,约占长江干流江苏段长江江豚总数的21.3%。
从江面跃起的鱼儿,到岸边的珍稀植物,长江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,尽显长江生态之美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,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在江苏的江面上徐徐铺展。
长江江苏段岸线公里,串联了大运河、明孝陵、苏州古典园林3处世界文化遗产,沿线余个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……通过发挥沿江优越的生态资源和人文优势,江苏大力培育了富有长江文化内涵的精品线路和优质旅游产品,推进长江黄金旅游带建设,生动作答“如何把长江文化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弘扬好”这一时代课题。
步入仲夏,位于长江中央的生态绿岛——镇江世业镇逐渐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。
世业镇党委委员、副书记刘飞告诉记者,2014年以来,该镇把牢“高效农业+旅游”的产业定位,因地制宜进行全岛规划,陆续开发润扬大桥公园等优质旅游景点,彰显了乡居、河塘、田野共生的水乡圩村肌理。
如今,比画还美的世业镇引得众多游客纷至沓来。今年以来,世业洲旅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4%,游客接待量突破29.5万人次,同比增长56%,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。
滚滚长江一路奔流,至南通段水面豁然开阔。徜徉在五山及沿江地区的江堤步道上,目之所及,皆是翠绿。
2017年,南通将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,作为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“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”的重要举措。原来的小景区、老港区、破厂区、旧小区相互交织的五山地区建成了南通首个国家级森林公园“江苏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”。
修复古城肌理,激活文化生命力。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钮家巷社区党委书记张英缨告诉记者,自1982年苏州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,苏州先后实施了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、古建老宅活化利用工程、“平江九巷”复兴工程等,深入挖掘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文脉内涵,高质量、精细化推进平江历史文化片区保护更新工程,全力打造古城保护复兴样板。
一条平江路,半座姑苏城。如今,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。漫步在这条历史悠久的街道上,游客们仿佛穿越时光,亲身体验着老街居民的江南慢生活,见证着传统与现代共存、宁静与活力并存的苏州风情和江苏水乡古镇的独特魅力。
苏ICP备05003317号-6苏公网安备 518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1907177
法律顾问单位:国浩律师(南京)事务所/江苏刘洪律师事务所/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